衿怎么讀 拼音
“衿”是一個漢字,它的讀音是jīn,同時也存在jìn的讀音,不過較為少見。以下是對“衿”字的詳細解讀。
一、基本信息
“衿”字的部首是“衤”(衣字旁),表示與衣物有關。其結構為左右結構,總共有9畫。在五筆輸入法中,該字的編碼是PUWN。在五行學說中,“衿”字被歸類于“木”屬性。此外,“衿”的繁體寫法仍為“衿”,UniCode CJK統一漢字編碼為U+887F。
二、釋義與用法
1. 本義與古代服飾
“衿”字的本義是指古代衣服的交領,即上衣或長袍的前幅。在古代,讀書人常穿的衣服被稱為“青衿”,這里的“衿”指的就是衣領。例如,在《詩經·鄭風》中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詩句,毛傳解釋為“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這里的“青衿”成為了古代讀書人或秀才的象征。
2. 連襟的稱呼
“衿”字還有一層意思是指連襟,即姊妹的丈夫間的稱呼。例如,某人的姐姐和妹妹分別嫁給了甲和乙,那么甲和乙之間就可以互稱“衿”。這種稱呼體現了古代親族關系的復雜性和細致性。
3. 系衣裳的帶子
“衿”還可以指系衣裳的帶子。例如,在古代,女子出嫁時,母親會為其系上佩巾,這種禮節被稱為“施衿結褵”。這里的“衿”就是指系衣裳的帶子。
4. 衣襟、衣帶等服飾部件
在古代文獻中,“衿”還可以指代衣襟、衣帶等服飾部件。例如,“衿帶”可以比喻形勢險要之地,也可以指衣帶本身;“衿肘”則是指衣襟與袖子相接的部分;“衿袖”則用以比喻親密的友誼或關系。
5. 胸懷、懷抱
“衿”字還可以引申為胸懷、懷抱等抽象意義。例如,“衿曲”可以表示心懷、衷曲;“衿抱”則是指懷抱、抱負等。
6. 地名與地名用字
在某些地名中,“衿”字也被用作地名用字。例如,中國有一些地方以“衿”字命名,這些地名往往與古代文化、歷史或地理特征有關。
三、組詞與例句
1. 青衿
青衿是古代讀書人或秀才的象征,也可以泛指讀書人。例如,在古代文獻中常有“青衿之志”的表述,意指讀書人的志向和抱負。
2. 子衿
子衿也是古代對讀書人或秀才的稱呼。它常常出現在古代詩詞中,用以形容學者的風采和氣質。
3. 衿帶
衿帶可以指衣帶,也可以比喻形勢險要之地。例如,在《聊齋志異·促織》中有“落衿袖間”的表述,這里的“衿帶”就是指衣襟與袖子相接的部分;而在其他語境中,“衿帶”則可能用來形容某個地方的險要地勢。
4. 紳衿
紳衿是對士紳階層的尊稱。在古代中國,士紳階層包括讀書人、官員等社會地位較高的人群。他們通常受到社會的尊敬和重視。
5. 衣衿
衣衿是指衣服的衣襟部分。在古代服飾中,衣襟是連接衣服前后片的重要部分,也是展示服飾風格和品味的關鍵細節之一。
6. 佩衿
佩衿是指佩戴在衣襟上的飾品或裝飾物。在古代中國,人們常常在衣襟上佩戴各種飾品以展示身份和品味。這些飾品往往具有精美的工藝和獨特的設計感。
7. 衿纓
衿纓是指古代男子系于衣領和帽帶之間的裝飾品。它通常由絲綢或其他精細材料制成,具有裝飾性和實用性。在古代禮儀文化中,衿纓是男子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之一。
8. 羅衿
羅衿是指用羅綢制成的衣襟部分。羅綢是一種質地柔軟、光澤度高的絲綢制品,在古代被廣泛用于制作服飾和裝飾品。羅衿的精美程度往往反映了穿著者的社會地位和品味。
9. 盈衿
盈衿是指衣襟飽滿、充盈的樣子。它常用來形容衣服穿著得體、端莊大方的人。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盈衿常被用來形容女子服飾的華美和儀態的端莊。
10. 衿佩
衿佩是指佩戴在衣襟上的佩飾。在古代中國,人們常常在衣襟上佩戴各種佩飾以展示身份和品味。這些佩飾往往具有精美的工藝和獨特的設計感,是古代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以上對“衿”字的詳細解讀,我們可以了解到這個漢字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它不僅指代古代服飾的部件和裝飾品,還引申出了胸懷、懷抱等抽象意義。同時,“衿”字也常被用于各種組詞中,形成了豐富多樣的詞匯和表達方式。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衿”字的讀音和用法。同時,也希望讀者能夠從中感受到漢字的魅力和文化內涵,進一步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了解。
揭秘:95088究竟是什么電話?
NBA中的WS:揭秘這項神秘數據背后的含義!
揭秘!必勝客究竟源自哪個國家?
佃農與雇農的差異解析
今天陰歷是幾月幾日?
XXL尺碼是多少?
姚師爺的生死之謎,真相揭曉!
女子來例假時碰到香火會有什么影響嗎?
波音738屬于大飛機還是小飛機?
探索:親吻行為背后的深情——為何男性輕吻女性私密之處被視為愛的表達?
揭秘!必勝客究竟源自哪個美食國度?
解讀'千門萬戶曈曈日'的深層含義
國內頂尖假肢公司排行榜,快來看看有哪些!
揭秘!飯圈中的“stan”到底是什么意思?
揭秘:9588熱線到底是什么?
康莊大道的含義及康莊地點解析
PCB板打樣廠家排名推薦有哪些?
揭秘神秘動物:狽究竟是什么?
揭秘神秘海洋生物:鯤究竟是什么?
自耕農與佃農有哪些區別?
陜ICP備2022011690號 本站所有軟件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著所有。如有侵權,敬請來信告知 ,我們將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