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由小編給您帶來的端午節到了這些知識你知道嗎和包粽子方法分享的具體內容分享。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就要到端午節了,不知道大家是喜歡吃甜粽子還是咸粽子呢?對于想要在端午節假期自己嘗試包粽子但卻不知道怎么包的各位,今天也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包粽子的方法,還有關于端午節的小知識分享給大家,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包粽子方法分享 1 錐形粽(牛角粽)包法 1.取一片寬大的粽葉,卷成圓錐狀,用手把圓錐筒旋轉一下,讓錐筒更細長。 2.填入餡料 3.將另一端的粽葉兩側分別向內折,并順勢將粽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糯米口為止,多余的粽葉反復折收在口上。 4.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 瞧,一個有著長長的尖角的錐形粽子就包好了~ 2 塔型粽包法 1.取兩片粽葉,十字交叉,形成窩狀。 2.填入餡料。 3.取兩片粽葉分別加在左右兩邊,完全將餡料包裹住,再取一片粽葉,將頂部蓋住。 4.將兩邊的粽葉分別向中心折,再將另外兩邊的葉尖向內折,一只手捏住粽子,另一只手將整個粽子翻過來。 5.用線繩將粽子對角纏好。 包好的塔型粽子長這樣~ 3 三角粽子包法 1.取一片寬大粽葉,卷成圓錐狀,填入餡料。 2.上部的粽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開口為止,順著三角的邊將所有的粽葉都折好。 3.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 一個漂亮結實的三角粽子就包好了~ 小貼士: 1.捆綁粽子其實很有講究。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緊,防止米粒擠進豆沙中,如果煮不透會出現夾生現象。咸肉粽如果用肥豬肉不宜捆太緊,松緊適度即可。如果用瘦豬肉就要扎緊,因為瘦肉熟了以后會收縮,粽餡的肥汁會漏入水中,就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2.包粽子的粽葉也分很多種類,最常見、用的最多的有箬竹、蘆葦等。 有關端午節的問題科普 1、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 粽子,又叫角黍,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端午節的傳統食品。早在春秋時期就有粽子了。 2、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嗎 民間廣為流傳的說法是,人們端午節包粽子是為了紀念投江而死的屈原。這個說法,是由于南朝時期吳均在書中說:“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前面說了,粽子實際上在屈原之前的春秋時期即有,但人們仍愿意相信這個傳說并將其流傳至今,這代表著大家的一種美好愿望,足可見人們對忠義之士的感情。 3、粽葉不一定是鮮綠色最好 選購粽子時要注意,粽葉不一定是鮮綠色最好。粽葉的綠色主要是因為葉綠素,但葉綠素是一種非常不穩定的色素,在高溫和氧氣等因素的影響下,很容易變成黃褐色。因此,粽葉從采摘下來,到包成粽子,再到儲存運輸,葉綠素很難保持鮮綠的顏色。 如果大家買的是熟粽子,那粽葉的顏色就更不可能保持鮮綠色了。所以,如果買到了鮮綠色粽葉的粽子反而要小心。因為,要想讓粽葉的葉綠素不產生變化,就需要用一些特別的物質來為它們“護綠”,不法商販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硫酸銅浸泡粽葉。人如果攝入了過多的銅離子,大量的銅積累在肝、腎臟和腦中,就可能引起動作失調和肝腎損害等癥狀。 4、南派粽子和北派粽子 我國地大物博,飲食文化博大精深,粽子大體上可分為南派粽子和北派粽子。南派粽子通常以竹葉或荷葉為粽葉,用蛋黃、火腿、鮮肉等為餡料,口味是咸的。北派粽子通常以葦葉為粽葉,用紅棗、豆沙等為餡料,口味是甜的。 5、吃粽子別貪多 不管是南派粽子還是北派粽子,熱量都比較高。粽子是糯米做的,黏度高,吃多了不易消化。此外,蜜棗、豆沙餡兒之類的粽子,通常都太甜,糖分很高;肉粽的脂肪含量高,較為油膩。所以,吃粽子不要貪多。 6、粽子要加熱后再吃 粽子要加熱后再吃,加了油脂、肉、蛋黃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對于消化能力差的人來說尤其要注意。有些質量差的糯米在冷后會有變硬現象,五谷雜糧粽子冷后的回生現象更明顯,難以消化。 以上就是端午節到了這些知識你知道嗎和包粽子方法分享的全部內容,希望可以為你帶來幫助,歡迎大家閱讀! |
必勝客,作為全球知名... <詳情>
千門萬戶曈曈日,這一... <詳情>
國內排名靠前的假肢公...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