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門之變”可以看成是造成于謙之死的最直接的原因。兩袖清風的于謙雖說在位期間不結黨營私,但是抵不住小人的讒害,最后命喪刑場。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明朝名臣。于謙少負盛名,15歲考中秀才,24歲考中進士。 《明史》里記載:“英邁過人,歷事三朝”,于謙的一生,和明朝歷史上兩個重大的事件息息相關,一個是明英宗親征被俘的“土木堡之變”,另一個則是明英宗復辟的“奪門之變”。這兩個事件看似和于謙扯不上多大關系,但是別忘了于謙可是明英宗被俘之后明代宗一朝的大臣啊! 那么,于謙是怎么死的?關于于謙的死因又是什么呢?那個能吟唱出“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最后還是命喪在宮廷權斗之中,以莫須有的罪名被砍頭。不得不說,于謙的死對于大明王朝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和遺憾。 景泰八年(1457年),代宗突然染病,臥床不起。徐有貞、石亨和曹吉祥三人見時機已到,發動政變,把英宗接到奉天殿,上朝聽政。次日清晨,群臣匯聚朝堂,見坐在金鑾寶殿上的是英宗,都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只聽英宗說:“各位愛卿,景泰皇帝病重無法處理朝政, 大家希望我復位。你們仍然官任原職,各忙各的事情吧”。英宗被困守八年之后,終于第二次登上皇帝寶座。也許是為了讓自己的“奪門”看起來更加的名正言順,明英宗在徐有貞等人的唆使下,用歷史上慣用的“莫須有”手法,以“謀逆”的罪名將于謙處死,最后還抄了于謙的家。 這個莫須有的罪名也真是耐人尋味,不管怎么樣,濟世為民、兩袖清風的于謙最終還是死在了宮廷權斗之下,英宗復辟之后,得知于謙被自己錯殺,不知道深夜想起來有沒有一絲絲的后悔,畢竟是他親手殺掉了明朝的肱股之臣。 |
在漢語這個博大精深的... <詳情>
暗侵肌骨喪三層,這一... <詳情>
在當今的網絡世界中,...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