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動漫的人,或多或少會知道《攻殼機動隊》這部片。笑臉男事件就是其中最重要劇情之一。笑臉男事件大致是在說:2024年,一位社長被綁架,一段天氣直播中,這位犯人出現了索要巨額贖金。這個人居然沒有露臉,只是讓所有監控上留下貼著笑臉的影響后成功逃脫。很多人在問笑臉男事件原型是什么案件,看過動漫后還有疑問就在這里找尋你想要的答案。 中文名:笑臉男事件 出自:《攻殼機動隊》 發生時間:2024年 發生事件:社長綁架案 笑臉男事件是動漫《攻殼機動隊》中的一個重要的劇情事件,故事發生在2024年,系MM制造公司“瀨良野基因混合社”的社長綁架案引起。在一段現場天氣報道的直播中,出現了索要贖金的兇犯,而且他居然讓自己臉部在所有監視紀錄上留下了貼著笑面標志的影像后成功逃脫。之后引發了模仿狂潮,引出的大規模的“劇場型犯罪”,很多人自稱是笑面男本人,而且更令人驚奇的是,笑臉男居然成為了流行的亞文化,不僅出現在演藝圈中,大眾也視其為“俠義”的化身,而在案發后六年,“笑面男”的“巧合事件再度出現在網絡社會中。 笑臉男事件 現實原型 笑臉男事件的真實原型“グリコ森永事件” 作為Stand Alone Complex現象主線佐證的笑臉男事件,設定上的參考藍本并不止格力高森永事件(グリコ森永事件)一出,但由于過于相似的外在發展形式,通常將此視作笑臉男事件最具代表性的現實原型。笑臉男事件被認定為是大規模的“劇場型犯罪”,該名詞最初即可追溯到1984年(昭和59年)發生的格力高森永事件。 當時的社會評論家赤冢行雄率先提出了 “劇場型犯罪”的概念,意即以社會為舞臺,犯罪實行者為主角,警察為配角,新聞媒體和受其引導的民間人為觀眾,由此構造出的酷似演劇體的互動犯罪形式。在 “劇場型犯罪”中,犯罪實行者熱衷留下犯罪聲明,其行動方式具有贏得社會性關注并享受矚目過程的特征。廣義上將1888年的開膛手杰克連環獵奇殺人案當作 “劇場型犯罪”的始祖。 格力高森永事件以綁架勒索為發端,逐漸演變成針對整個日本食品制造業的無差別投毒恐嚇,歷時一年半,隨著曾涉及此案的滋賀縣警本部長山本昌二自焚身亡及好 侍食品(ハウス食品)社長浦上郁夫空難而死,自稱“怪人21面相”(かい人21面相)的犯罪嫌疑人才發表了活動終止宣言,就此銷聲匿跡,留下大量傳言揣測 和所謂的真相讀本,但至今本體何人仍無從知曉,事件本身也因早早超出最終時效而不了了之。 綁架 1984年3月18日午后9時30分,江崎格力高(江崎グリコ株式會社)社長江崎勝久于自宅入浴時遭不明身份的男子3人綁架,嫌疑人要求以現金10億和金 塊100kg作為贖金。3日后,江崎社長獨自從關押地的安威川沿岸作業小屋中脫出,在大阪府攝津市內受到警方保護,綁架案暫告一段落,而真正的事件也由此 拉開序幕。 2周后,江崎社長家中收到用日文打字機打印出的匿名威脅信,要求拿出現金6千萬日圓,并在4月8日由社長專屬駕駛員轉交至西宮市指定咖啡館,與威脅信一并收到的還有一個裝滿鹽酸溶液的眼藥水瓶。4月8日,警方派出專人在指定交接地點等候,結果被放了鴿子。但從翌日起,警方與新聞媒體開始陸續收到嫌疑人寄出 的帶有挑戰書意味的威脅信,通篇用關西弁寫成,繼續脅迫江崎交出1億2千萬元,不然對其全家動手,并送上裝滿鹽酸的工業用塑料罐以示象征。 當時收到威脅信 的平面媒體紛紛以刊載原件影印本為賣點,雖然有察覺被犯罪嫌疑人所利用,但無法遏制的互動效應已席卷全國,社會評論家赤冢行雄對此作出了“劇場型犯罪”的 評價。4月24日,在知會新聞媒體的挑戰書中嫌疑人首次使用了“怪人21面相”的落款,但原定當日的1億2千萬元交接,警方再度被放了鴿子。5月10日, 每日、產經、讀賣、朝日四大新聞社同時收到署名“怪人21面相”的威脅信,其間出現了“將在岡山和名古屋的格力高社食品中混入氰酸”的驚人宣言。 隨后警方 即在江崎社長自宅附近的便利店發現標注為“不可食用”并以“怪人21面相”落款的格力高社點心一盒,經化驗,其中確有混入氰化物。同時便利店的監視攝像頭 拍下了一名頭戴棒球帽的可疑男子,警方旋即向全國張貼影像,募集情報,但因本體不清不楚以致收效甚微。 翌日,無差別氰化物投毒論不脛而走,民眾陷入恐慌,此舉等同令全體國民成為人質。各大超市集團紛紛將格力高社食品撤柜,直接給江崎造成50億日圓的經濟損失,股價因此驟跌,工廠也相繼關閉…… 笑臉男 擴大 或許是受如此慘狀的影響,6月26日,怪人21面相在給媒體的挑戰書中宣布對江崎格力高社脅迫終止,這番終戰宣言一時令媒體陣腳大亂,而警方的表面態度更 是離奇異常,大阪府警干部狂喜亂舞,一個個在家中喝得東倒西歪。實際上,此舉純粹是為掩飾4日前怪人21面相秘密對丸大食品寄出威脅信的真相,信中勒索現 金5千萬日圓,警方業已派出特搜班前往丸大食品常務家中待命。怪人21面相對丸大食品的脅迫標志了整個事件規模的再升級,恐嚇對象從江崎格力高一家迅速擴 大至全日本的大型食品公司。 森永制果、好侍食品、不二家相繼收到威脅信,勒索金額都在1億日圓,到第二年初(1985),駿河屋也被卷入其中,整個食品業 界狼狽不堪。這之中森永的境況最引人注目,早在50年代森永制果旗下的森永乳業就因自社奶粉中砷過量而引發全國范圍的中毒事件(森永ヒ素ミルク中毒事 件),受害者數量達萬人,并致130人死亡,均系嬰幼兒,由此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森永制果也付出了承擔永久責任的高額代價。而這次借投毒進行的勒 索無疑正中了森永的軟肋,怪人21面相在寄給森永制果的威脅信中就曾舊事重提,令森永高層顫栗不已。1984年10月8日,怪人21面相作出了在森永食品 中投放氰化物的宣言,此后的10月7日到13日,陸續于大阪、兵庫和愛知的超市發現了貼有和投毒江崎時一樣字條的森永食品,并從中檢測出了氰酸含量。同期 阪急百貨、大榮百貨(ダイエー)等27家超級百貨公司都接到了來自怪人21面相的警告信,要求撤下店內所有的森永食品。 12月7日,不二家開始收到1億日圓威脅信,而23日的信中居然提出了從大阪梅田的阪急百貨屋頂和東京池袋的高樓向下傾撒2千萬現金的詭異要求,眾人瞠目 結舌,同時恐嚇戰線向關東地區的移動趨勢也引起了社會性的恐慌與猜忌。1985年1月16日,讀賣新聞社大阪本社門口驚現含有氰化物的森永食品,森永儼然 成了投毒樣本。情人節前后,東京名古屋兩地又發現大量毒巧克力,但令人詫異的是其中包含了完全不在怪人21面相脅迫名單中的樂天和明治制果的產品。2月 27日,怪人21面相突然發表了對森永脅迫終止的宣言,在3月6日向駿河屋寄出本象征著新一輪戰爭的威脅信后,迅速斷絕了一切聯絡,從而迎來了匪夷所思的 半年空白。犯人 從1984年3月的最初綁架案到1985年3月突然撤銷企業恐嚇的一年間,與飽受驚嚇的日本食品業界相對應,自稱怪人21面相的事件主角現身寥寥,而僅有的兩次機會又隨著警方的漫不經心消失殆盡。 第一次直面發生在6月28日,正逢丸大食品遭受初次脅迫。根據威脅信的要求,假扮丸大食品社員的刑事2人乘坐高槻開往京都的電車向嫌疑人交接5千萬。在電 車內發現一名形跡可疑的男子,據形容身高178cm,眉目細長。警方為此出動兩組人員跟蹤,但尾行至京都站檢票口被瞬間脫逃,受其不動聲色的反跟蹤能力所驚,現場警員4人一時無語。該可疑男子隨后被冠以“狐目男”(キツネ目の男)的稱號,成為格力高森永事件第一號嫌疑人。11月14日,好侍食品遭現金1億 日圓勒索,警方變裝成好侍食品社員并在交接地的停車場埋伏下數人,此后收到怪人21面相電話,為一年輕女性的錄音,重復四遍,要求前往京都一巴士站,到達 指定地點后,又見到了前往名神高速公路大津服務區的指示,而在大津服務區,再次發現前往草津停車場的通告……反復奔波途中,警方于大津服務區目擊一名可疑 男子,曾參與過丸大脅迫事件的刑事當即認出其就是“狐目男”,但由于事先下達有禁止與可疑人員接觸的保守命令,只得硬著頭皮再度尾行。結果顯而易見,擁有 莫名豐富經驗的“狐目男”又一次消失于滾滾人海。 同時,1億現金在向草津停車場移動過程中繼續收到怪人21面相的忽悠提示,要求朝名古屋方向尋找白旗標記,正當眾人披荊斬棘找白旗時,意外出現了。滋賀縣警巡邏車在名神高速與滋賀縣栗東高速交界處發現可疑白色車輛一部,因滋賀縣警本部與格力高森永事件搜查 本部之間缺乏必要的信息溝通,對當日行動一無所知的滋賀縣警遂上前盤問,受到驚動的可疑白車突然發動逃走,緊接著上演了一幕瘋狂追車戰,最終滋賀縣警一方 落敗,可疑車輛瞬間消失無蹤。隨后沿途尋找到從車上掉落的無線電對講機,其間正設置有警方的通信頻段(該事件后日本警用無線電全部改為數字加密傳輸)。至 此,追擊怪人21面相的絕好機會宣告玩完。在警方當日的行動中,因懼怕打草驚蛇而發布的“禁止與可疑者接觸令”及負責管區的滋賀縣警同搜查本部的大阪府警 間連攜不足作為兩大失態主因,遭到社會各界的嚴厲揭批,警方側壓力愈加增大,終在日后釀成悲劇…… 怪人21面相停止一切活動的半年后,1985年8月7日,滋賀縣警本部長山本昌二于退職日當天自焚身亡,此舉即為承擔一年前犯下的嚴重失職。而8月12 日,日本航空123航班在群馬縣高天原山墜機(日本航空123便墜落事故),遇難者中竟有好侍食品社長浦上郁夫。怪人21面相隨即發表了幸災樂禍的犯罪終 結宣言,此后,再沒有收到其署名的任何信息。攪得整個日本社會雞飛狗跳長達一年半之久的警察廳廣域重要指定第114號事件——格力高森永事件在如此戲劇性 的結局中落下帷幕。 1987年9月,《流通食品毒物混入防止相關特別措施法》出臺,通稱格力高法案 1994年3月,江崎社長綁架事件超出公訴時效宣布結案。 2000年2月,無差別氰化物投毒殺人未遂事件超出公訴時效宣布結案。 笑臉男事件 模仿 在怪人21面相活躍的1984年,據統計同期發生的類似企業恐嚇事件多達31樁——“如果不OOOO,便向貴社的OOOO投毒”一時成了脅迫企業的標準格式,甚至還有小學生為得到任天堂FC而用此法勒索雀巢日本子公司。 有趣的是,由于怪人21面相每次投毒都會貼上警示標簽并大肆宣傳,所以從未有民眾因此中毒。與抨擊兇犯相比,從投毒勒索中暴露出的種種社會問題本身更引人 注目。劇場觀眾的視線焦點漸漸集中在被屢次戲耍的無能Carrier警官和狼狽不堪的各大食品公司,對主角的怪人21面相,則反而抱有所謂“義賊”印象。 當時怪人21面相的新聞在臺灣被譯作“千面人事件”,也廣為島民所熟知。1984年12月27日臺中市一名35歲男子以在方便面中投毒為由勒索某食品公司 1億5千萬日圓(折算后),41小時后遭逮捕。而在2005年5月,又是臺中市,爆發了著名了毒蠻牛事件。因某便利店貨架上的罐裝功能性飲料“蠻牛”中被 人為添加氰化物,致使四人購買飲用后出現中毒癥狀,其中一人死亡。該飲料罐上貼有類似格力高森永事件中的投毒警示標簽,臺灣社會一片嘩然,衛生署當即勒令 蠻牛制造商的保力達公司停止生產銷售該系列產品。5月27日,家住臺北縣的40歲男子王進展作為嫌疑人被警方逮捕,隨后供認了投毒事實,并坦言確系依據 21年前的“千面人事件”所進行的模仿之舉。 |
在日常生活中,選擇車... <詳情>
在中國商業圈與公眾視... <詳情>
在日常生活的喧囂與忙...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