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靠臉吃飯不靠譜,但成都的這位“魷魚西施”卻因為自己的美貌與勤勞,經營著一家名為“燊記石烤”的小店,成了月收入十萬的成功白領,下面就讓我們走進科學看看“魷魚西施”的前世今生吧! 魷魚西施的走紅 2013年10月11日,成都建設巷一家賣魷魚的鋪子吸引了八方食客前來排隊購買,店主“魷魚西施”刁晗婧與胡家晨是一對20歲的情侶,均為電子科技大學在校大學生。因女店主刁晗婧其白皙的皮膚與美麗的容顏,班上同學與這條街上其他生意人都戲稱她為“魷魚西施”。 “魷魚西施”魅力大 “魷魚西施”魅力大 在這家因“魷魚西施”而走紅的“燊記石烤”的店鋪前,已經有十幾人在排隊,很多人都是慕名而來,口味以川味為代表,一來就是把店里5種川味都點一遍。一整條魷魚一串13元,在短短一個小時里,就已經賣出去100多串烤魷魚。和街頭常見的烤魷魚不一樣,這家店的主打產品是用石頭來烤整只魷魚。和普通的燒烤架不一樣,在長約1米的燒烤架上鋪滿了黑色的石頭,魷魚被高溫的石頭烤熟。 “魷魚西施”火爆的生意 火爆的生意自然忙壞了兩位大廚,男孩不停地將剛解凍的一串串魷魚放在石頭上烤,烤到一定火候再將魷魚放進旁邊的鹵汁鍋里,女孩“魷魚西施”則負責最后一道工序,將入了味的魷魚拿出來,根據顧客的口味為一串串魷魚刷上佐料,配合默契,兩人稚嫩的臉上被爐火映得通紅,額頭上布滿密集的汗珠。 “魷魚西施”刁晗婧 兩個大廚,“魷魚西施”叫刁晗婧,男孩叫胡家晨,今年都才20歲,剛剛升上大四,是電子科技大學的學生。刁晗婧皮膚白皙,笑起來很甜,雖然做的是燒烤的活,臉上卻有著精致的妝容,看起來漂亮時尚。做起事情手腳麻利,招呼客人活潑熱情,也讓她成為店里的活招牌。不少顧客吃完還特地要和她合個影,慢慢的,“魷魚西施”這個稱號就傳開了。不少網友表示羨慕不已,調侃其有美味魷魚的口福,有動人身材的眼福,還有賢惠內助的幸福。前日下午,一對中年夫妻還專程坐公交車從營門口趕來,只為嘗一下石烤魷魚,看到刁晗婧時還很驚訝,兩人沒想到,一個漂亮小姑娘竟然來烤燒烤,兩人將每種口味嘗了一遍,又特地在店鋪前和“魷魚西施”刁晗婧照了張相,連連夸年輕人真不錯。 “魷魚西施”的創業之路 大三開始創業的“魷魚西施” 在開店之前,兩人卻是從路邊攤開始做起。“現在想起來,累得不堪回首。”胡家晨邊說話,邊翻動著石頭上的魷魚串。胡家晨學的是工商管理,“魷魚西施”刁晗婧學的是廣告設計,大二時兩人相識在一個交友網站上,最終談起了戀愛。“魷魚西施”刁晗婧家在農村,還有一個妹妹,雖然家境并不算困難,但是覺得父母賺錢很辛苦,不想什么都找父母伸手要錢,為了自力更生,這對小情侶從大三就開始創業之路。 “魷魚西施”刁晗婧和胡家晨都是電子科技大學大四學生,也是“好吃嘴”。一次,他們沿著成都二環路閑逛,發現路邊賣鐵板魷魚的小攤特別多,而且生意不錯。胡家晨覺得這是個不錯的創業項目。去年國慶,他通過在老家射洪經營酒店的父親聯系了一位大廚,學習烹制魷魚的手藝。 被節目報道的“魷魚西施” 假期結束后,他倆自己設計圖紙,請人定做了一臺價值約1000元的小吃車;又一起調制出香辣、藤椒和炭燒3種口味,在學校附近擺起鐵板魷魚攤。為了不耽誤上課,他們每周五和周末下午三四點出攤,有時一直要擺到凌晨。晚上收攤后,“魷魚西施”和男朋友還要接著準備第二天的材料,常常忙到凌晨兩三點。為了保證魷魚的口感,冰凍的魷魚他們不用開水燙,而是放到冷水里化凍,再用手一條一條地掰開……辛苦沒有白費,沒過多久,生意就漸漸好起來,“10塊錢8串的烤魷魚,一天能賣四五百元。”“魷魚西施”刁晗婧說。 寒假,“魷魚西施”和男朋友回到胡家晨的老家,在當地一個公園里和朋友一起擺了5個魷魚攤。“春節的時候客人特別多,烤得我手掌心都掉了一層皮,不過還是很開心。” 圖為“魷魚西施”烤魷魚 為了不耽誤學習,兩人都是從下午三四點才出攤,基本要擺到凌晨,一站就是近10個小時,最痛苦的是天氣寒冷,必須要將冰凍的魷魚一條條扳開,收攤之后又要回去穿串,穿到凌晨兩三點。春節時,兩人回到胡家晨射洪的老家,在山上的一個公園,和朋友一起分散擺了五個攤位,在春節短短七天的時間里,兩人賺了十萬元,累積起了開店成本。圖為食客排隊購買。 現在兩人花了8萬盤下位于建設巷這家30平方米的小店鋪,再花費兩萬添置設備和裝修,之后正式開張,不久就憑借石頭燒烤的特色和味道吸引了大批顧客,刁晗婧說,生意好的時候,店里每天都要賣出500多串烤魷魚,平均下來,每個月的營業額在10萬元左右。 “魷魚西施”與男友一起烤魷魚。 創業秘笈:石頭成就特色店學工商管理的胡家晨知道,要想成功必須與眾不同,要做出品牌和創意,他在圖書館看很多經營方面的書籍,在網上不斷尋找項目,無意之間發現成都有很多石鍋系列的菜式,網上又有可以高溫加熱的石頭出售,兩人一商量,決定開創石頭烤魷魚。胡家晨幾次嘗試后,最終找到一個廠,做出了現在使用的這款燒烤架,架子上擺滿石頭,電熱管加熱石頭,魷魚就直接放在石頭上烤。刁晗婧則運用所學的廣告設計知識,設計了店鋪招牌,并且將他們的創業故事在店鋪的招牌邊進行展示,賦予品牌內涵。兩人還和電視臺合作推廣,在微博上營銷宣傳,生意越來越火爆,之后還為這個創新技術申請了專利。烤魷魚不是最終發展方向 上了《天天向上》的“魷魚西施” 生意的火爆自然也有些耽誤學習。兩人坦言,曠了很多課,老師知道兩人在做生意,沒有明確反對,但是希望兩人能拿到畢業證書。胡家晨和刁晗婧說,現在升上了大四,他們會盡力協調學業和生意,因為兩人清楚知道,烤魷魚并不是自己最終的發展方向,要想將生意做得更具規模,知識也很重要。 “魷魚西施”在忙碌中。 “魷魚西施”刁晗婧和胡家晨用掙到的10萬元在建設巷內盤下一間30平方米的鋪面,起名“燊記”。“越是生僻的字,越容易被客人記住,這也是一種營銷策略。”胡家晨解釋道。 小店一開張,兩人就將“燊記石烤魷魚”注冊了商標,并利用微博、電視臺等進行宣傳。很快,小店門前就排起長隊。 工作中的“魷魚西施” 現在,他倆已經不再使用鐵板來烤魷魚了。店里的烤架上,放著一排火山石,通過石頭傳導熱量將魷魚加熱風干,“無油無煙,保留了魷魚的原汁原味。”胡家晨創新的這種石烤魷魚方法,是他從大街上的糖炒栗子中找到的靈感,并成功申請了專利。 “魷魚西施”和男友 之前一位來吃烤魷魚的客人隨口問了句:“你們這魷魚味道不錯啊,可以加盟嗎?”這讓胡家晨意識到,是將品牌擴大的時候了。他和刁晗婧為“燊記石烤魷魚”開設了加盟熱線,目前已經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個加盟電話。“11月12日,溫江的加盟店將正式開業,還有金堂、遂寧、射洪、龍泉等地的8家加盟店也已經談好。”胡家晨高興地說。 “魷魚西施”的創業經歷 “魷魚西施”的創業經歷 2010年9月,“魷魚西施”刁晗婧就讀于電子科技大學。 2012年開始擺攤創業賣魷魚,“魷魚西施”走紅 2013年4月盤下店鋪,命名為“燊記石烤”,自創火山石烤魷魚,并申請專利,專注川味魷魚。 2013年10月,店鋪月營業額10萬元人民幣 兩位電子科大大四學生開創“石頭烤魷魚”生意火爆 雖然魷魚西施的成功與走紅,一直被一些網友認為有炒作的原因,但如果沒有一些真材實料,這對年輕的創業情侶也不可能取得現在的成績,看來實力才是成功的關鍵。 |
在日常生活中,選擇車... <詳情>
在中國商業圈與公眾視... <詳情>
在日常生活的喧囂與忙... <詳情>